6月2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於9時30分左右同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天地通話。
我國空間站工程使用的空間站各艙段、載人飛船、貨運飛船、中繼衛星及其發射使用的長征係列運載火箭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
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當天,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成為首批進駐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航天員。6月23日是他們進駐空間站核心艙的第七天。
這場跨越時空的通信是怎麽實現的呢?
完成這場天地通話,需要空間站、天鏈中繼衛星和地麵站三者的共同參與。
空間站多種設備可做網絡終端
在空間站天和核心艙上,10餘台有線和無線網絡攝像機、有線和藍牙耳機、手機、PAD、筆記本電腦都可作為網絡終端。
這些終端將采集到的圖像和話音數據通過有線或無線Wi-Fi的方式連接至艙內以太網交換機,通過高速通信處理器經中繼鏈路傳輸到地麵。
就好比在地麵上,我們打電話、發短信要通過手機天線一樣,空間站與地麵的聯係,絕大部分靠核心艙上的中繼天線完成。
衛星把數據送到地麵
4萬公裏高空,由天鏈一號03星、04星,天鏈二號01星組成的天基測控網就像一個“太空基站”,將核心艙和地麵站連接起來,建立起一條太空“天路”。空間站與地麵之間的語音、視頻、電子郵件數據,以及下行的科學實驗數據都走這條“天路”通過。
天上“網速”快不快?
通信鏈路的下行速率是1.2G,與地麵5G通信速率相當。中繼衛星地麵站實時接收太空數據,然後將數據傳到北京飛行控製中心,再根據不同標識進行自動分發,時延僅為秒級。
信號會不會中斷?
空間站在軌飛行,每90分鍾就要繞地球一圈,但天地通話信號不可能中斷。空間站穩定飛行之後,通過3顆中繼衛星和核心艙的中繼天線,天地測控覆蓋率可達90%以上。等到空間站三艙形成組合體後,通過另外兩個艙中繼天線偏裝,測控覆蓋率可接近100%。(賀喜梅)